找到相关内容8135篇,用时9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台山佛教知识介绍

    流支译出的《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》中:“尔时,世尊复告金刚密 迹主言,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(大地)东北方,有国名大震那。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,文殊师 利童子游行居住,为诸众生于中说法。”中国古称震那...宋代僧延一的《广清凉传》卷上:“至巨唐俨 禅师,神异僧也,尝登西、南台之上,望见五顶,皆有五色云覆之。随云覆者配之为台,唯 古之中台,即今之北台;古之南台,即今之中台(孝文封为南岳也)。余皆定矣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42681764.html
  • 五台山简介

    “名清凉山”外,《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》也云:“告金刚密迹王言:我灭度后,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,有国名大震那,其中有山名五顶,文殊童子游行居住,为诸众生于中说法。”   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...(释迦牟尼佛修行处)相似。由于这三种原因,故决定在此建寺。寺院落成后,寺以山名——灵鹫寺。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,乃加“大孚”(即弘信的意思)两字,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,叫做大孚灵鹫寺。大孚灵鹫寺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43881780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

    ”这就是佛教中“依法不依人”。   第二,“凡一种宗教,必有其所守之圣经。此之圣经,但当信从,不许讨论,一以自固其教义,一以把持人之信心。”但是,佛法与此不同,“不必凡是,皆可执为究竟语。是故...中国文化或者东方文明的精髓之一,就是重视和提倡“和”这个概念。和谐世界发出的第一个强烈信息,就是“和”。所以,以“和”为核心的理念,以及今后可能由此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个理论体系,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281864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1)

    为各部派的佛教,称为十八部或二十部的部派。大乘佛教是  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所兴起的新佛教,它轻蔑排斥旧有的部派佛教,而称其为小乘、声闻乘。大乘佛教制作了与部派不同的独特圣典,冠以之名。这些经典...元年(公元前2年),博士弟子秦景宪(一景卢)从大月氏国的使者伊存口受浮屠()经之(《三国志》裴注引《魏略?西戎传》)。而最通行的传说,则是东汉永平七年(64)明帝夜梦金人,即遣郎中蔡愔等往天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181885.html
  • 佛教的经济理念与中国历史上的佛教经济问题之审视

    世俗需求仍然是那麽不容易,而且,每每成为修行道路上必须克服的问题。於是,遇到什麽问题就解决问题,并逐一形成规定或法则,亦即积累成名目繁多的戒条。释迦牟尼去世後,门徒弟子们结集,最早结集的大概就是...只有信众对於三宝(、法、僧)的财布施功德的一面被突出强调,而出家菩萨不蓄财物的方面也基本上流於理论,因为事实上,接受布施的直接承接者就是僧,或者就是出家菩萨们。因而,如何对待布施和受施内容等问题,...

    周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1982101.html
  • 佛学问答--持 戒

    木积喻经时,有六十比丘漏尽结解,有六十比丘舍戒还家,传说生在“正法时期”能得闻亲口说法之人,都是累劫种有甚深善根的,闻法毕,最起码都能证得初果罗汉。为何此六十比丘非但不能证得圣果,而且反生退...,将妄念打去,不使相续。至夜梦颠倒,更不作主,不为犯戒。然意不净,亦是功夫太浅,忏悔颇佳,但在前自述境界,恳求加被即可,并无一定方式。 问:有人打死一只蚊子也是开杀戒罪,如果此言若真,一切传染病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382690.html
  • 佛教法事仪轨(二)

    不解皈依,所以轮回三有。汝今谛听!诸佛子等:皈依,皈依法,皈依僧。三。法师一遍,众答一遍。皈依两足尊,皈依法离欲尊,皈依僧众中尊。三如前。皈依不堕地狱,皈依法不堕饿鬼,皈依僧不堕傍生。三如前。汝等子,皈依竟,皈依法竟,皈依僧竟,从今以往称为师,更不皈依邪魔外道。三如前。从今以往称法为师,更不皈依外道典藉。三如前。从今以往称僧为师,更不皈依外道邪众。三如前。诸佛子等,皈依三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582823.html
  • 六世班禅和三世章嘉影堂考实

    ,对佛教获得信仰者也为数不多少,但是语言文字与别族不同,以前也没有满文之佛教经典。若将《甘珠尔》译成满文,实在是造福于后代之善举,遂命章嘉国师将《甘珠尔》译成满文。[13]   第四,指导宫中...。”又令宫廷画师杨大章绘制《裟罗树图》以祝班禅42岁寿辰(十一月十一日),乾隆于画中题诗云:“梵域裟罗,震旦交让。生同大椿,其寿无量。毗舍浮佛,七之三。树下得道,心境示参。毗舍浮佛偈曰:前境若无心亦...

    王子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4082832.html
  • 找回真正的身心生态家园

    中国学汉语,在朋友的带领下他来到我的农场,他他想在我的农场做义工。通过和他谈话我知道他也学,他曾跟台湾大师学。他最担心的是其它国家学习美国的发展模式。他特别担心中国青年崇拜西方的所谓现代化。这位...作为一个活动的整体,天下好话尽,天下名山僧占多,所有自然风光好的地方都被僧人占了,可是面对不太合理的中国环境政策,佛教却没有做出任何有效性的回应,使环境政策逐渐趋于合理化。作为一个曾经直接与土地...

    安金磊

    |环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005683109.html
  • 136幅水陆画介绍

    、菩萨、明王、声闻及各路天人、市井人物的形象及情境妙相庄严,栩栩如生,无处不体现了《造像量度经》的制式仪轨。   这堂水陆画共计一百三十九幅,其中,绘制十法界众神及众生共计一百三十六幅,水陆...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。有人曾问他:“什么是喜?”他解释:“由听觉、视觉、嗅觉、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谓之喜。”又问他:“什么是庆?”,他:“不由眼耳鼻口手所感觉的快乐,就是庆。比如诚心向,心觉佛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03583753.html